他山之石

主页 > 他山之石 >

清远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时间:  2018-06-06 11:40
社工力量成平安建设生力军
 
清远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刘姨,上街买菜啊?记得给小狗系上牵引绳哦!”“张阿婆,去公园玩啊,看好小孙子,注意交通安全!”
 
6月2日,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城街道西湖花园6号楼,坐在1楼值班室里的陈老伯跟出入的邻居亲切地打着招呼。
 
今年年初,在社区社工的引导下,6号楼成立了志愿服务队,退休多年的陈老伯被选为队长,义务干起了保安员。
 
清远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黄兆芬介绍,近年来,清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起“政府搭台——社会组织(社工机构)承接——社工提供服务——志愿者参与——居民受益”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共创和谐平安环境
 
西湖花园6号楼,一栋近20年的老楼,《法制日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墙面,临街墙面刚刚更新的法治宣传画,整齐有序停放的摩托车、电动车,地上、楼梯间找不到纸屑杂物。
 
“6楼某住户出去旅游了,要经常去他家门口看下情况;5楼阿姨的丈夫生病了,有什么事该帮就要帮一把……”年近70岁的陈老伯精神矍铄,介绍起楼栋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你们先坐一下,我去疏导一下交通,免得车辆堵住楼栋的出入。”采访期间,陈老伯也没有闲着。6号楼地处当地商贸繁华区,人流车辆来往密集,楼前又是一个大型综合停车场,陈老伯会经常主动去疏导车辆。
 
西湖社区社工刘淑君向记者介绍:“在凤城街道,社工的一大职责是培育社区互助小组及志愿者团队,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氛围。”
 
今年年初,经过社工挨家挨户走访沟通,6号楼顺利组建了由陈富森(陈老伯)担任队长的志愿服务队。不久前,在社工的引导下,服务队组织了“点燃诚信之火”公益诚信义卖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居民参加。义卖的物品都是由6号楼志愿者从各家收集来的闲置物品、手工艺品,所得款项均将作为楼栋志愿服务队活动经费。
 
“虽然义卖的钱不多,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疏导完交通的陈老伯接上刘淑君的话说,“现在,社区有什么治理活动邻居们都会积极参加,对治安情况也都非常上心,有了矛盾大家都能敞开来聊,楼里的气氛一下子和谐了很多。”
 
说话间,陈老伯迈着矫健的步伐离开值班室,因为又到了他巡楼的时间。
 
清城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李汉森介绍,2016年3月,清远制定出台了《清远市2016年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各级政府探索推进社区治理改革新路径,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记者了解到,在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的试点中,凤城街道改变以往政府购买的形式,采取以奖待补,自建了一支21人的社工队伍,分别进驻到西湖、后街、翠湖、大观、古城5个试点社区。
 
凤城党工委书记曾生告诉记者,通过社工在社区内孵化培育各类居民互助小组(机构)并提供专业支持,在民生保障和社区治理工作等各个领域打造了一批居民认同度高、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互助项目,凤城街道的社会治理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帮扶社区戒毒人员
 
“你好,我是街道戒毒康复中心的社工。今后,你在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向我寻求帮助。”社区戒毒人员阿杰坐在社工潘捷面前,听完她的自我介绍后,心中轻松了许多。
 
经过聊天,潘捷了解到,今年26岁的阿杰在被强制戒毒后,在哥哥开办的二手车行帮忙打理生意。他说,已经很久没有跟以前的“毒友”在一起了,而且,也坚决不会再碰毒品。
 
“你愿意做禁毒志愿者,参加禁毒宣传活动,帮助更多的吸毒人员自愿戒毒吗?”听到潘捷的提议,阿杰笑了,“我乐意,有时间一定参加志愿者活动。”
 
“以前,跟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交流,心里多少会紧张。今天跟社工聊天,很开心,听说以后都是社工跟我们对接。”走出康复中心前,阿杰对记者说。
 
2017年,清远全面推进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清城区横荷街办、清新区太和镇、英德市英城街办3个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是省级示范点。
 
李汉森介绍,实践中,横荷街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构建起“公安+戒毒所+镇街+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六位一体的社区禁毒工作服务网络。
 
记者了解到,清远社工还积极发动戒毒人员参加志愿活动,发展起一支70多人的社区禁毒志愿者队伍。今年以来,社工带领志愿者们开展了129场禁毒宣传活动,把禁毒知识传到了每个乡村、学校和社区。
 
打造多元养老服务链
 
目前,各种社会组织、大量的社工活跃在清远市乡村、社区的各个角落,不仅夯实了基层平安建设的基础,也给社会治理的创新带来了活力。
 
6月3日上午8点,潘美兰早早地走进了清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大门。她是这里的会员,也是协助老人们参加“夕阳别样红,你我共相融”系列活动的组织者。
 
潘阿姨今年58岁,性格很爽朗,穿着时尚。
 
潘阿姨告诉记者,为了让自己退休后的业余生活有着落,2013年中心刚成立,她就成了这里的会员。她笑言:“我现在每天基本上跟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来上班下班,中午也在这吃,有很多老伙计在一起,比在家里看电视舒服多了。”
 
据中心干事刘振华介绍,该中心是清城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清远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目前登记在册满足条件的老人将近800人。中心设有舞蹈室、图书室、健康驿站等20个主功能室,配备5名社工,1名行政人员,两名后勤工作人员和两名专业护理员。
 
中心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及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多元的养老服务链,提供包括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社交康乐、进修等多元化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关怀、有意义的参与机会以及优质、全面的社区服务。
 
“在这里,‘开心妹’不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谁家里有点什么事,社工们还会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潘阿姨话音未落,旁边的刘阿姨开口了:“是啊,‘开心妹’她们对我们可好了,给我们办生日会,逢年过节带着我们上街做义工,慰问‘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能帮到别的老人,我们也很开心。在这里是真正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人口中的“开心妹”是中心的社工罗素妹,从中心成立以来就一直在这工作。她对记者说:“用心去关爱每一位老人是我的职责。‘老吾老及人之老’,家里人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老人们在这里过的开心舒服,我们就开心。”(章宁旦 雷健)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