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主页 > 他山之石 >

清远“三治合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时间:  2018-06-08 10:53
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础
 
清远“三治合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全方位依法治理,村民们开始习惯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全面德治建设,农村的道德风气持续向好,邻里关系日趋和睦,整洁、有序、文明、美丽的新农村风尚渐渐形成;
 
全面推动村民自治,自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
 
广东省清远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黄兆芬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市近年来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探索建立了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治理实践新途径,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让法治之根扎在群众心里
 
在连州市龙坪镇龙坪村村口,近百米长的法治文化主题长廊让人耳目一新:马路边3米高的墙面上,各种各样的法治宣传图文一幅接着一幅,有纯文字的法律解析,有漫画形式的警示,有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吸引着路过人们驻足浏览。
 
而这只是龙坪村法治文化公园的一角。走在龙坪村的村道上,随处可见缩小版的法治宣传栏,中心广场上两块巨幅显示屏不间断地播放着法治新闻和法律信息,村里到处散发着法治气息。
 
连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月荣介绍,龙坪村是龙坪镇政府所在地,目前正在规划将环村的绿道打造成法治绿道,让每天在这里晨练、休闲的人们随时随地接受法治熏陶。
 
“门楼下的法治大讲堂”是西岸镇黄屋村的法治品牌。门楼下,一张简易的桌子,摆上茶杯就是讲台。记者前往采访那一天,黄屋村法律顾问邓振林律师、西岸派出所所长谢建龙、西岸司法所所长董有权正在这里为村民们宣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法治课。
 
“门楼,是连州老百姓休闲的重要去处。随着依法治市的深入展开,我们开始酝酿利用门楼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张月荣介绍。
 
去年6月,主题为“手牵手远离毒品、心连心造福社会”的法治大讲堂第一期开讲;9月,主题为“邻里和睦一家亲,文明和谐好家园”第二期活动启动。活动中,全市的入额法官、检察官和派出所警官、司法所长、驻村律师、政法委班子成员共121人,组成若干个宣讲组,走进全市173个村(社区)宣讲。
 
“为了将法治理念根植到群众的心里,清远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黄兆芬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把法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推进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室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有效监督行政权力;组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普法先行,为青春护航”、“蓝丝带走街坊法治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省首创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五级同创”,将创建活动延伸至村民小组,推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学校和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
 
人们用行动传扬道德
 
“我们四人台上站,一起来讲三句半:婆媳妯娌一家人,和睦相处多沟通,家庭矛盾就化解;好弟兄,同根生,同心同德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好儿女,孝双亲,报答爹娘养育恩,人生责任肩上担……”
 
近日,连州市东陂镇江夏村“中老年春牛志愿表演队”又开始了走村入镇。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用当地传统歌谣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文化编成“三句半”,以此传递道德的正能量。观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教育。
 
除了志愿者宣传队,清远各地推进德治建设还有很多手段,道德讲堂是该市宣扬道德的重要载体。
 
不久前,获评“清远市优秀道德讲堂”的佛冈县石角镇,举办了一场以“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中华孝道”为主题的道德讲堂,4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讲述了该县彭小英孝老爱亲的现代孝义故事,感受平凡中的真情;现场参与者一起诵读《孝经》,重温孝道的真谛;观看最美环卫工殷国然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为城市卫生环境的默默付出、毫无怨言的敬业精神。
 
从2011年清远市全面深化道德讲堂建设至今,道德讲堂已经成为清远德治建设的一大亮点。全市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新市民等各种类型的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开讲的频率很高,比如,清远市清城区的道德讲堂保持着每月一次的节奏,以引导群众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此外,还有以媒体、网络、新媒体为载体打造的道德讲堂。
 
德治建设让社会更加和谐,矛盾纠纷持续下降。去年,清远全市涉农矛盾发生起数在以往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持续下降,农村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村民享受到自治好处
 
“谁敢拆我房子,我就抬棺材来!”连州市保安镇湾村熊屋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一位面临拆房的村民情绪激动地对村干部说道。
 
“这部分泥砖房不拆,全村新村建设就无法开展,拆掉后,大路也直通你家门口啊……”经过在场的村民理事会理事熊记财几番苦口劝说,这名村民终于冷静下来,同意拆房。
 
组建村民理事会推动村民自治,是熊屋村在夯实乡村治理过程中找到的一个有效途径,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化解了农村大量矛盾。 
 
2012年以来,清远在探索将党支部建到村民小组(自然村)的基础上,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作为村委会加强村民自治与服务的重要辅助力量。
 
“村民小组一级的村民理事会在协调村中事务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些政府难以推动的工作也相对容易得到解决。”英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钟朝本说,理事会都是由热心公益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退休的公职人员、各房族代表、德高望重的乡贤、致富能人组成的。
 
截至2017年年底,清远全市村民小组(自然村)共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16800多个,成员近7万人。全市村民理事会累计召开理事会议近20万次,调解矛盾纠纷5万余宗,协调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设5万余次。
 
清远推进乡村自治的另一个利器是,在法治、德治基础上制定或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在驻村法律顾问指导下,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或延续古训,或延续家训,相继制定或修改村里的村规民约。
 
“以前没有村规民约,村里屋前屋后到处堆放杂物垃圾,为一点小事争争吵吵都是经常发生的事。”连州市九陂镇四联片区飞鹅岭村村民李老伯说,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对保洁实行三包,还积极筹资建设村里的篮球场、村道、雨污分流等公共环境,“你看,如今我们村整洁有序,村民和睦,成了清远的美丽乡村。”(章宁旦 雷健)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 婷